2月24日,北汽蓝谷(600733)发布公告,宣布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关于子公司与斯太尔美国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协议的议案》。据此前的公告,这笔交易的技术许可费为固定价款5000万欧元。
对于被丢掉“七连冠”(连续七年拿下国内纯电动汽车销冠)消息包围着的北汽新能源而言,这是鲜有的积极消息。2020年,北汽新能源销量仅为2.59万辆,同比下滑82.79%,其此前公布的2020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预计2020年年度归属上市公司净亏损60亿元到65亿元;预计扣非后净亏损62亿元到67亿元。
2月10日,北汽蓝谷发布2021年1月份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北汽蓝谷销量为1072辆,同比下降46.56%。与2020年全年相比,降幅虽有所收窄,但仍不乐观。
从2009年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到2018年以北汽蓝谷之名借壳重组上市,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11年间,虽然北汽新能源享受了新能源低竞争生态下的第一笔红利,但伴随着形势的变化,其销量不断下跌,内部调整频繁,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北汽新能源掌门一职更是连换四次。
而这一切,是刘宇新职业生涯的起点。2020年年末,在北汽全面取消集团领导挂职子公司的改革中,刘宇临危受命,接棒北汽蓝谷董事长一职。2021年2月初,在主题为“新机·新局”媒体沟通会上,刘宇首次公开发表了对北汽蓝谷今后发展的战略规划。“今天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致力于做自己,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蓝谷方案’。”
刘宇称,蓝谷方案将借助三项筹码推进,首当其冲是新产业模型——蓝谷麦格纳,其次是BE21平台——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联合打造的首款全冗余架构的电动硬件平台,据称通过平台授权,北汽新能源已经有6亿元的平台技术转让收益进账;第三则是与华为、宁德时代的联手开发。在刘宇看来,这是北汽新能源迄今为止的最低点,但也是转折点。
而与刚出炉的着眼于技术合作生财的“蓝谷方案”相比,高端品牌ARCFOX极狐的“跪”文化和“用力过猛”的服务理念更像是刘宇想要竖起的大旗。这也是经历了半年反思后刘宇的选择——全面复制蔚来的用户思路,以ARCFOX极狐为“试验田”,打造出造车卖车的“第四种模式”,用三年时间将北汽新能源带回第一阵营。作为第一步,2021年,ARCFOX极狐定下了卖出12000辆的“小目标“。
反思
“集团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刘宇出任北汽蓝谷董事长,背后就是这个逻辑,就是集团对二级公司的全面授权。”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在沟通会上解释了这次人事变动的特殊性,以及北汽在实施新战术的信息。
对于正在一步步停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的北汽集团而言,新能源汽车已经是集团的核心板块。“2020年是北汽蓝谷最坏的一年,但公司一系列大的改革和调整、甚至是一些断臂求生的举措在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连庆锋称,北汽新能源2020年聚焦业务调整和资源配置,针对性的剥离低效、无效资产。就目前而言,仍在打造“国企体制,民企机制”的体制机制重塑过程中,而2021年将是关键之年。
不过,在北汽新能源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时,蔚来小鹏理想等“晚辈”已经在资本市场乘风破浪。在北汽蓝谷的董秘问答中,经常有股民在提醒作为“新能源第一股”的北汽蓝谷目前与蔚来和其他本土新能源车企的股价和市值差距。
在北汽新能源的解读中,北汽新能源跌落的客观原因很清晰:此前,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确实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享受了公共交通绿色化的“政策红利”,以及出租车、网约车等带来巨额的订单。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公共出行领域订单减少,消费者意识随之转变,同时,特斯拉碾压效应加剧。相比之下,特斯拉和新造车企业都已通过互联网思维或用户思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销售数据,而诞生在传统造车企业土壤中的北汽新能源却不具备这些。
“这半年来,我和团队清醒地预料到今天的局面,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到了问题所在,”刘宇对媒体表示,过去一年,北汽蓝谷将改革重点放在了向”用户驱动型“企业转型,倾尽全力打造的ARCFOX极狐极狐品牌已成为北汽蓝谷新发展理念的“试验田”。这一节奏将在2021年继续加强。
6亿技术转让费只是开始?
在多方势力加深布局新能源汽车的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刘宇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化转型,一类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还有一类是新的整车企业合资项目,而北汽新能源目前主攻的方向,则是第四种模型——对外开放共享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中心。
刘宇所指的“第四种模型”是麦格纳与北汽新能源控股公司按照49:51的股比共同出资成立的蓝谷麦格纳,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ARCFOX极狐就出自该工厂。“蓝谷麦格纳,不仅仅要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而是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刘宇称,蓝谷麦格纳由中方投入技术、品牌,并负责营销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同时利用麦格纳在验证、制造领域的独特优势,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世界级品质。据悉,麦格纳的历史上只参与过阿斯顿马丁、布加迪、奔驰G(配置|询价)、宝马5系(配置|询价)这类豪华车型的验证制造。
随着ARCFOX极狐新车正式推向市场,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的合作也开始向深水区拓展。此前,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其与麦格纳的合资公司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拟就BE21纯电动汽车产品平台的平台架构、底盘技术等相关知识产权,与斯太尔美国签署《技术许可协议》,交易的技术许可费为固定价款5000万欧元。更早之前,北汽蓝谷曾发布公告,拟就基于BE21纯电动汽车产品平台所开发的ARC-FOXαT(配置|询价)车型的电子电气E/E架构相关知识产权,以1.92亿元人民币的技术许可费与斯太尔美国签署《技术许可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斯太尔美国是麦格纳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意味着,麦格纳的子公司花钱从麦格纳与北汽新能源的合资公司中买来两者合作研发的技术。据悉,两次交易中,E/E是北汽新能源的自主技术,BE21平台则是由北汽新能源和麦格纳的合资公司麦格纳卫蓝所有。虽然BE21平台为合资公司所有,北汽新能源与麦格纳共享知识产权,但如果麦格纳要用于第三方,就必须花钱拿下许可权。而如今麦格纳将许可权拿下,此举被认为是在为技术出口做准备。
“与麦格纳的合作,完成了平台开放、授权,这个授权已经为我们换回了6亿元的平台技术转让收益。”连庆锋表示。2021年的这先后两次对外技术许可交易,不仅提高了知识产权使用效率,也实现了创新技术的收益转化。
“类似汽车底盘工程开发的知识产权开放方面,已经有一些国内外整车企业在与我们洽谈合作。”刘宇提到。平台开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印证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是平台竞争”的预判,针对此,北汽新能源已经提前实现了对麦格纳的卡位。与华为的合作也是如此。
重回第一
首款车刚上市4个月的ARCFOX极狐将与新造车品牌展开怎样的竞争——这是北汽新能源最受外界关注的话题,也是刘宇面临的最大挑战。而ARCFOX极狐选择了其认为的代价最低的方案——全面复制蔚来的用户模式,在刘宇看来,这是已经经过试错、被市场验证过的消费者最认可的模式。“我跟于立国和王秋凤说:谁骂你别想着骂回去,也别生气。谁骂你,你就卖辆车给他;谁说你不好,你就去给他跪着。“事实上,关于ARCFOX极狐的“跪”文化,于立国也在之前的多个场合都曾阐述过,他甚至直言“跪客户这事,就得用力过猛”。
连庆锋介绍,ARCFOX极狐在去年10月推出首款车型ARCFOX极狐αT,截止到2020年12月,ARCFOX极狐极狐αT累计销量超过700辆,连庆锋对这一颇显单薄的数据解释称,“这些销量仅来源于北京和镇江两家体验中心,从单店运营效率来看,ARCFOX极狐极狐比特斯拉、蔚来、小鹏、奔驰、宝马都更胜一筹”。
北汽方面认为,目前的销量表现不会是常态。ARCFOX极狐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讲到,在2020年,ARCFOX极狐极狐αT上市后处于试销的阶段,是在为渠道开拓作出准备。“在2021年,AR-CFOX极狐将围绕22座城市,在6月30号之前开设60家店,到年底将会覆盖40座城市,2022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50家。”王秋凤说道。
于立国则透露,ARCFOX极狐极狐根据门店建设速度的计算,将在今年12月24日之前高质量地完成1.2万台的交付,进入主流梯队,这也是ARCFOX极狐在2021年的目标,而1.2万台的交付相当于2020年北汽新能源整体销量的一半。在沟通会上,北汽新能源方面同样用明确的目标来表明自己的颓势不会持续,失去的地位还会回来。北汽新能源给自己定下了三年翻身计划:在2023年回到原有行业位置,2025年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北汽新能源之所以在ARCFOX极狐上下重注,目的在于走出企业面临的高端品牌转型困局。“我们的‘蓝谷方案’,立意在开放,定位在高端,视野在全球。”刘宇说,蓝谷方案的其中一个立足点就是和顶级供应商的合作,其中,北汽新能源与华为成立的“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以及与宁德时代共建“1800伏特创新实验室”,将以联合开发的形式为北汽积累更多影响力。
2020年,包括国内五大汽车国企以及民营龙头车企在内,各大车企纷纷推出定位高端智能化的电动车子品牌。上汽集团推出智己汽车、东风汽车集团推出岚图汽车、广汽集团推出埃安汽车,长城和比亚迪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计划也已启动。与蔚来相比,ARCFOX极狐显然已错失先机,从众多同样出身“豪门”的新品牌的入市计划来看,ARCFOX极狐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差优势。
同时,沟通会上,北汽新能源称将重塑人才体系,辟谣了近日流传的裁员说法,刘宇表示,公司不仅没裁员,甚至还在招人。其透露称,原宝马品牌总监田川在2月春节前刚入职,出任ARCFOX极狐市场总监,近期还有几位来自“大厂”的人才加盟ARCFOX极狐事业部。此外,北汽新能源工程院的“三电”和智能网联业务部门、北汽新能源的换电业务部门,以及位于镇江的蓝谷麦格纳高端制造基地,近期都在发布招聘公告,大规模招兵买马。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晓林 胡耀丹
编辑/樊宏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