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突飞猛进为汽车圈带来的不只是振奋新奇的好消息。最近,芯片短缺给汽车市场的冲击令人有些措手不及。疫情的直接影响不可忽视,而汽车行业对于智能芯片的迫切需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完成了对汽车智能芯片企业——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平线”)的战略投资。这标志着长城汽车正式进军芯片产业。
长城汽车的智能化布局看到这则新闻,不由得不让人感叹产业重塑的速度之快。
面对芯片短缺,近期方法当然是提高产能、争夺资源。但芯片的自研自产能力似乎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自主品牌来说尤其如此。
在长城汽车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双方将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方向为重点,共同探索汽车智能科技,快速布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智能化核心技术,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合作共赢车企对科技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常见且极具优势的模式。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芯片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长城汽车始终关注着芯片产业的发展。地平线则是行业领先的汽车智能芯片企业。”
在研发合作层面,长城汽车依托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与研发经验,地平线发挥其在汽车智能芯片、视觉感知、高精地图、语音技术等领域的积累,在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软件定义汽车等方面进行重点合作。
在产品合作层面,地平线则会基于长城汽车需求,开放由“芯片+算法+工具链”构成的智能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包括智能驾驶AI处理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视觉感知算法、多模态交互、地图众包和定位等,满足长城汽车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制造的需求。
二者的互补既省去了车企从零开始的漫长过程,也让科技企业的诸多技术有了更丰富的实践场景和用武之地,而后期数据的积累更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自主芯片路漫漫所以,本次长城汽车“进军芯片产业”是为了直接应对芯片短缺的局面吗?在我看来二者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更多是时间上的巧合。
长城汽车于2009年便已着手智能网联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全球拥有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等八大研发中心。按照其“咖啡智驾331”智能化战略,今年,长城汽车将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的L3级能力自动驾驶、中国首个配置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具有NOH(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自动驾驶。
不过虽然布局已久,但自主品牌整体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仍不容乐观。曾有分析指出,国内车企的芯片短缺即使在疫情结束之后,也还会继续数年之久。其根本原因便是技术和产能的瓶颈。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是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超车的绝佳机会。现在看来,我们在造车基本功、三电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已日趋显现,但真正的战场,似乎又在迅速转移到另一个维度。
长城汽车以战略投资地平线的形式进军芯片产业,也许会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而最终的结果除了芯片,也能印证一种新的行业模式。
毕竟,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非常期待自主品牌的身影能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赛场上愈发闪耀的。
(责编:刘博)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