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不少企业都开始眼红,做不了车的就做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链供应,有实力的就开始着手造车领域。
最近比较火热的是手机厂商开始插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看来这块大蛋糕还是很抢手的。手机厂商最轰动的就属小米汽车,雷军公开表示亲自上阵,拿出100亿资金背水一战,不论如何困难,也要完成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最新消息显示,小米汽车总部已落户北京,并且紧锣密鼓开始搭建团队了。
除了小米,苹果踏足汽车行业的更久远,不过目前没有更多消息被爆出,可见是比较低调,或者说都在准备阶段。据说目前已组建好一支有1000位员工的团队,其电动汽车项目代号为“泰坦(Titan)”,第一辆产品为小型厢式车,并且是一款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
另外还有华为,虽然多次宣称不会造车,但是却涉足智能汽车的关键领域,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其实也算是跟汽车行业相关联。
当大家都在热议手机企业造车时,“汽车巨头”吉利却突然说要造手机了。9月28日,吉利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0亿,进军手机领域。
据最新消息,吉利已开始在业内寻觅相关人才。行业人士分析,吉利宣布进入手机领域,以手机为核心布局未来科技生态圈,下一盘跨界融合、做强生态、打造护城河的大棋。
时代驱使的科技圈跨界
虽然吉利汽车突然逆势做手机的消息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理性分析后得出结论:吉利造手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科技圈互相跨界的时代趋势。
最近几年,跨界合作的案例太多了,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还有家电行业,比如卖家电的格力造新能源汽车,卖手机的小米也要造新能源车,以及互联网巨头百度也涉足汽车行业,所以这样看来,跨界已经很常见了。
虽然近些年跨界合作无边界,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双方合作,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掌握更多的智能终端,达到1+1大于2的目标。
虽然未来智能化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已经凸显,那就是万物互联。就是如今科技圈所说的未来的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都是互联互通的,从而更高效、便捷的为人类服务。
彼时,连接所有智能终端的生态才是企业的护城河,继续单打独斗卖手机、卖车、卖家电必将失去话语权。
事实也正是如此,对硬件厂商而言,要想达到所有终端匹配很不容易,东拼西凑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另外还有感性层面,谁也不想接入别人的生态看别人脸色。于是只能铆足劲,造手机、造汽车、造家电,能造什么就造什么,于是这几年的跨界融合涌现各种跨界动作。
在这里还是要提到小米,可以说是科技圈的典型案例,从造手机出发,渗透到智能家居,而今又投入巨额资金造汽车,目前前两项已经成功,如果造汽车顺利的话,那么小米的智能生态也就打造完成了。
回到吉利,其实不只是造车,除了手机还有商业卫星和飞行汽车。
吉利李书福在谈论造手机方面说到,手机也是吉利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手机可以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
最近,吉利打造的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已经下线,基于卫星技术,吉利将形成高精度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支撑未来的自动驾驶、自动泊车、飞行汽车等功能。
这样来看,吉利宣布造手机也是为了让整个生态将手机和汽车主业形成互联,也是时代需要,所以吉利进军手机行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吉利造手机的成功概率有多大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跨界构建生态这事并非易事,从格力到小米,再到吉利,几年来无数巨头试图跨界造更多智能终端,最终多数沦为陪衬。
我们不禁要问,家电大佬都干不成的事,造汽车的来能行吗?说不定真可以!
手机硬件方面主要就是摄像头、电池、传感器、芯片这些,这些对比机构复杂的汽车零件来说要容易得多,毕竟吉利有着20多年的制造经验,造手机不成问题。
此外,吉利在手机生态方面的也有完整的手机生态。今年4月,吉利成立了一家名叫吉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摩托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家用电器研发等。既然在操作系统上已经布局全面,那做手机也就不难了。
话说回来,虽然手机这一块很重要,但基本已经被苹果、小米、华为这些巨头“霸占”,存量时代抢市场本就不容易。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在市场狂奔10年有余,已经告别了告诉增长时代,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台智能手机,在国内的普及率非常高。
经过疯狂增长后,全球手机市场都迎来了销量下滑,几年后,手机市场也会跟PC市场一样,开始进入存量市场,毕竟不是快消品,消费者使用手机的年限基本在1-2年左右,所以很难再出现之前的销量暴增现象。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智能手机每年在全球的出货量超过13亿部,不过大多数都来自换机,中国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英国38为个月,美国为41个月,这也是导致手机销量下滑的一大因素。另外,智能手机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功能基本大同小异,所以用户在选择手机时,除了看口碑,还会看品牌影响力。
目前手机市场被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占据,而其它比如联想、诺基亚、魅族等品牌已经很少出现在大家视线中,几乎可以忽略了。
如果说高端手机,苹果和华为都算是,小米也有高端,不过好像并不太成功,至于VIVO、OPPO等发力的高端机,也都变得悄无声息了。
所以造高端手机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比的是超强性能、品牌影响等综合实力。吉利想染指的高端机市场,仅凭生态建设挑战的话,更是难上加难,面临的困难更大。
“做强生态圈”决定成败的关键
有业内人士表示,李书福此举意味着汽车厂商开始“反攻”手机行业,或者说是互联网行业。不过,李书福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布局的不仅是手机,而是科技生态圈。
汽车生态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接入,互联网在汽车中的应用是网联化,让车机系统实现上网并获取媒体资讯,目前基本智能车机终端都已经实现了;而物联网则是“物物云端相连”,智能汽车可以连接手机,手机连接智能家居,所有智能设备都能实现数据交互。
于是,最终让汽车成为万物互联的资源载体,成为目标,所以汽车从互联网升级到物联网阶段会非常重要,而汽车的系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受限,相比智能手机的系统包容度有差距,这也是汽车行业为什么喜欢选择与IT巨头合作的原因。
不过目前的合作解决方案中,并没有一个真正实现了汽车系统与万物互联,这就是上面说的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做到相互兼容。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品牌做到了一条生态链的整个环节,形成自己的品牌圈,不过最终也并不能完全实现自主掌控权,因为系统的研发还要依靠IT企业来完成。
所以,吉利汽车打造自己的手机其实就是在打造自己的生态圈,手机只是一个载体,系统才是核心中的核心。硬件制造过程难度不高,通过完善的方案加上成熟的代工厂即可,再用“吉利OS”配合吉利未来自研的车机系统,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汽车智能物联化的源动力。
由此看来,吉利造手机最终要实现的是做强生态圈,手机是连接生态圈的重要一环,至于是否能最终成型,并不好判断,毕竟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中并不那么顺利。
造手机或许更是围魏救赵
关于吉利试水手机行业,我们应该回到原点来理解,从汽车行业的角度展开分析。
我们都知道,自主品牌车企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是市场表现非常不错的三大车企,不过吉利汽车的辉煌也是停留在燃油车时代,在新能源的浪潮中,似乎是掉了队。
早在2015年,吉利发布“蓝色吉利行动”,试图转型新能源汽车,并定下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2021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车销量不足7万台,占比不足5%,7、8月的销量更是不理想。
对比比亚迪上半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5.46万辆,长城旗下欧拉品牌上半年销量约5.23万辆,吉利的新能源车型显然已经落了下风。
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产品定位不清晰,产品竞争力弱导致的。比如吉利推出的帝豪EV和几何A虽然都是主打性价比,但是在同级别车型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甚至帝豪Gse和几何C也是出了同样的问题,以至于市场销量表现不佳。
不过,吉利集团最新推出的极氪品牌似乎竞争力很强,未来将会与蔚小理形成竞争关系,而这三大竞争对手在智能互联方面做的非常不错,极氪想要与它们平起平坐,智能化方面就必须得过关。
所以,吉利汽车打造智能手机不仅是为提振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而且还要以智慧形象打造出全新的卖点,塑造更强的竞争力。
总结
其实吉利汽车在转型期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燃油车竞争力不强,新能源面对更强的竞争对手。当前阶段,汽车电动化是未来趋势,智能化也会成为电动汽车的标配,所以吉利在科技方面的塑造也无可厚非,此时布局制造智能手机、打造品牌生态圈是个正确的选择,但也应当加强电驱系统的技术研发,毕竟这才是纯电汽车的核心所在。
一直以来都是别人跨界造车,如今汽车圈终于有人“反向”冲入手机行业,你看好吉利造手机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