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早已不安于城市里的休闲,常常会在闲暇之余躲进近郊山里寻求片刻的宁静,这对于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压力大的朋友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时光。SUV车型凭借尺寸优势,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在SUV细分市场上,又以中型SUV在乘坐舒适性、动力性能以及配置方面最为平衡。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传统的中型燃油SUV由于车重的原因注定难以拥有出色的油耗表现。如今,一众中型插电混动SUV的入市,让消费者多了选择的余地,其中,长安UNI-K iDD和比亚迪唐DM-i无疑是备受关注的代表车型。
唐是比亚迪的旗舰SUV,目前车型已经覆盖燃油、混动、纯电动三个动力平台。其中,唐DM-i搭载了比亚迪最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主打燃油经济性。而长安直接将插电式混动系统放在了旗舰车型UNI-K上,推出了UNI-K iDD,成为首款搭载蓝鲸iDD混动系统的车型,其可油可电,高效混动,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车体验,实现用车0焦虑。
● 设计风格迥然各异 动感与稳重的对碰
长安UNI-K iDD的无边界格栅极具辨识度,结合细长的前LED大灯组,一定程度上在彰显前卫科幻风格的同时,将整车的视觉宽度进一步拉伸。车身造型略带轿跑风格,后窗倾斜角度更大,并整体呈现出下压的姿态,配合上扬的窗线使其拥有俯冲的既视感。至于比亚迪唐DM-i虽然延续了家族高颜值的设计,多条横向格栅搭配LED灯组拉宽了前脸的视觉效果,但缺少了新能源独有的气场。相比长安UNI-K iDD,比亚迪唐DM-i更像是一款越级车型,整体造型更加虎实,而前者营造的运动风格更加浓厚。
长安UNI-K iDD的内饰设计很有特色,让人感觉科技感十足,且不乏档次感,其中,全液晶仪表盘是整套内饰最抢眼的细节,狭长的造型及大尺寸的可视范围让人印象深刻。值得注意的是,换挡杆以及周边按键、旋钮均采用立体多边型设计,这也是让车内质感提升的重要关键点。而比亚迪唐DM-i的豪华感与中国式经典并存,几年时间内仍不过时,通过对内饰的升级,将内饰的豪华感拉到了外饰的水平线上。
总得来说,单纯从内饰设计出发,长安UNI-K iDD更强调的是属于年轻人的运动感,上下平底的方向盘以及突出于整个中控台的三联屏全液晶仪表,让整个内饰显得更独特。而比亚迪唐DM-i所采用的设计在结合中国元素设计同时,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展现低调豪华感还带有更多运动化元素在里面,所以两者的设计面向人群就有些略显不同。此外,长安UNI-K iDD打造了大五座的车舱布局,毕竟大七座SUV的第三排座椅的使用概率是极低的,而大五座更实用,加上宽敞空间和高质感座椅,兼具乘坐舒适性和实用性。
● 出众的续航能力背后 UNI-K iDD更具操控乐趣
长安UNI-K iDD搭载的蓝鲸iDD混动系统为P2架构的PHEV插电混合动力,拥有蓝鲸NE1.5T混动专用发动机、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器、大容量PHEV电池以及iDD智慧控制系统。而比亚迪唐DM-i则采用异轴双电机串并联混动构型,与本田i-MMD极为相似,搭载自主开发的骁云-插混专用涡轮增压1.5Ti高效发动机和EHS电混系统动力总成,以及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
通过两者的动态体验可以感受到,比亚迪唐DM-i的油门响应相当线性,加速感受更接近纯电车型,在市区开走走停停,开起来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并不会感觉特别累。当你想要加速超车时,更强的动力也能够“随叫随到”。而长安UNI-K iDD在HEV模式下发动机介入还是比较积极的,起步初段由电机负责驱动,而稍稍深踩,发动机便会及时介入,提供更多动力支持。而在高速阶段,EV模式和HEV模式的动力输出都没有明显的衰减,加速力道较强,爆发出来的动力绝对能满足绝大多数驾驶员的用车需求。
虽然两车混动构型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续航能力和匮电油耗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长安UNI-K iDD和比亚迪唐DM-i作为两吨级SUV,NEDC综合续航均超过1000km,NEDC匮电油耗也可与主打节油性的合资紧凑家轿相媲美。而长安UNI-K iDD的表现更为亮眼,在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也更突出,加上其在充电便捷性、低温适应性和电池安全性等方面更值得信赖,长安UNI-K iDD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绝对可以叫板比亚迪唐DM-i。
写在最后
纵观当下的中型SUV领域,混动车型的选择其实不多,合资品牌普遍价格偏高,自主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而其中呼声最高的无疑是比亚迪唐DM-i,凭借异轴双电机串并联混动方案和不到20万元的起步价迅速赢得先机。不过,自古独食难长久,长安UNI-K iDD带着1100km续航成为了唐DM-i的真正对手。从两款车型的造型设计和混合动力技术,以及实际的性能表现看出,比亚迪唐DM-i偏重于舒适节能性,而长安UNI-K iDD则在注重节能的同时,在驾控性能和驾乘享受方面更为出色。相信在未来的混合动力领域中,长安汽车会凭借iDD系统,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