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养车 >

商业化技术布道 特斯拉电池日的“反套路”

舆论期待和猜测满天飞的氛围中,被公共卫生事件一再延宕的特斯拉“电池日”,终于拉开帷幕。

事实证明,预热过度的做法,可能过犹不及。事先预测的技术大招,其实并未完全落空,只不过马斯克这次风格有点变化。谈到商业前景时仍然大开支票,但涉及到技术内容时,阐释得有些低调。特斯拉股票以盘前跌8%、盘后下跌超过7.6%,来表达轻微的失望情绪。

商业化技术布道 特斯拉电池日的“反套路”

但这是马斯克的一次自我克制和反套路行动。

商业和技术的反套路

商业竞争的一般规律,是领先者求稳,在技术上则是领先者更愿意冒险。原因很简单,承受风险的能力有区别。

马斯克则反其道行之。

对于建设中的柏林工厂,马斯克没有谈及。对上海工厂,则不吝誉美之辞,期待上海工厂产量达到100万辆,但未设置时间节点。他同时称希望在全球每一个大洲都能有特斯拉工厂(南极洲?),中期目标则是澳洲,这也都八字没一撇的事。

产品方面,Model S Plaid算是个大招,三电机、续航800+、零百加速2秒,不过照着马老师鸽王本色,2021年底交货日期,也不大靠谱。

还有2.5万美元的车型(有人猜是毛豆2),神龙闪现,没有更多信息。

到了技术环节,只公布了4680大电池(所谓的“无极耳”电池)。该技术“基本”确定2022年量产。生硅材料、全镍材料,仍处于研发阶段。此前明示+暗示的百万公里电池、无钴电池、干电极技术、硅纳米线技术,只有无钴被提到,其他要么一沾即走,未涉及细节,要么压根没碰。

喜欢做大新闻的媒体,无不悄悄埋葬自己的心理预期。

媒体们在期待什么?预锂化、干电极、硅纳米线等让观众不明觉厉的技术词汇?还是干脆声称明天就生产能量密度提升50%的未来派EV,杀死所有对手?

都怪马斯克事先夸口称电池日将非常“疯狂”(very insane),虽有夸大,但大家都懂,商业吆喝嘛,不丢人。

其实就算把事先暗示的核弹电池丢出来,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些吊炸了天的玩意,明早就会被马大神塞到毛豆3的屁股里吗?虽然在互联网界,只要姓马,就自带外挂Buff,但这是关于4年后的承诺。4年啊,朋友们。一个奥运周期,这么久足以让嘴边只有绒毛的半大小子,长成嗓音低沉、胡须刚硬的成年人。

说到底,都是商业吹水而已。

马老师和活着的乔布斯不同。后者喜欢对项目保密,而且要一直坚持到第一批产品送到门店。在发布会上吊足了胃口,施施然拿出来,乔帮主就喜欢看观众目瞪口呆继而如痴如醉的傻样儿。

而马斯克则需要放大喉咙喊:快,都来看,我3/4年之后将很牛X!

套路水平的孰高孰低,一望便知,不过这要看跟谁比。库会计掌舵的苹果,只对电话财报会议比较留神。就算同样穿上牛仔裤和黑T也无济于事。他们只会“动力,行动力”这种自创中文梗。

和舆论恨不得马总每周“开大”不同,技术发展自有其规律。能够完成工业化生产,交到用户手里,还不让后者堵着门拉横幅骂,需要走一套完整流程。时长从100年到10年不等。

理论突破。科学大神降临,在理论上预见,并证明了可行性(未必是同一群人)。譬如量子力学催生了半导体理论,后者又孕育了芯片行业。

技术突破。研发精英上线,做出来理论预言的Demo,不断迭代,直至接近大神们描述的东西。

工程突破。工程师社畜就位,解决产品设计方案优化、功能稳定,良品率,和生产成本的问题。于是乎,大规模复制后,用户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或者不期而至的产品,然而他们只会膜拜前两种人。

供应链的自我克制

回到供应链上,马老师果然理智多了。他声称继续与松下、LG和宁德时代等新老朋友紧密合作,加大电池采购力度。

虽然普通消费者看直播看得一愣一愣,但对电池业内人士看来,可能难熬秋乏,因为都是炒冷饭。在这个信息通达的时代,不存在一个逼仄的地下室里,一个怪咖科学家,喝着咖啡拿出一块吊打全球的电池。伏打电池已经发明200年了,锂离子电池发明41年,我们还困在祖传方案里。

电池三个层面创新:电化学、形状/封装/模组结构、生产工艺。前者最难,但突破了收益最大。

大家也都懂这一点。电池业内,都是吭哧吭哧,一点一点改善阳极、阴极材料,抑制内阻和温升,阻遏枝晶产生(负极劣化),改善工艺、涂料、烘干手段。电化学就是这样苦闷,必须积小胜为大胜,不会有瞬间提升50%能量密度的玩意(如果有,估计会有其他代价,譬如循环寿命问题),更不会有托老师胸前那种闪瞎眼的便携聚变堆。

想着一夜之间吊打传统车企,有点太急于求成。虽然变革趋势不容置疑,但时间才是重点。毕竟从长远看,我们都死了。

这10年,电化学助力能量密度翻倍,但已到瓶颈期。如果方案没有革命性变化,什么锂空气电池、石墨烯电池等不搞机械降神,那么瞄准第二、第三层次,就成了当前工作重点。挤牙膏也要挤对方向,宁德时代的CTP,比亚迪的刀片,就是第二层面的成就。

就当前恰饭现状来说,特斯拉收购的海霸(Hibar)、马克斯维尔(Maxwell)电池,只能作为备胎。至于特斯拉家里也有矿了(内华达州锂矿开采权),往产业链上游走是常规想法,但对近3年的电池供应,可以说毫无影响。

2019年全球电池产能63%都在中国。而除了Top10,其余电池企业产能放空都接近一半,鉴于资金和市场压力,洗牌正在到来,撑不住了就只能去见特斯拉本人(沃特玛先走一步)。

电池行业和整车业一样,旱涝不均。头部企业扩产正处于高峰。宁德时代、LG等6家企业在2023年规划产能高达600GWh,投资1945亿元。特斯拉的商业谈判本领不错,这些压箱底技术可以作为筹码,但让马老师自己大规模投资电池生产线,实现对供应商的完全替代,除非传说中卡塔尔投资局骑着白骆驼来救场。

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有一天马老师开始生产电池。作为维持技术人设的小规模试产,和真刀真枪大规模供应,是两码事。电池行业非常“吃规模”,做小了完全没活路。所以,马老师的电池技术布道,看看就好。他老人家拿手的还是产品。至少毛豆S还在PPT上,就让精神Taycan车主们心里拔凉拔凉的。

(责编:大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