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全球已经在碳排放方面达成共识,积极推进低碳环保也成为首要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十分积极,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为了尽快实现目标,近日国务院也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们也注意到,其最主要部分“重点任务”中,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等九大方面的具体任务,出行领域的节能减碳在其中占据很大比例。
也就是说,《方案》中表示要积极扩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目标是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近期有关 “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密集发布,从发布的政策来看,都谈到了“新能源汽车”,比如“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内容。
我们从发布的方案和政策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正在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也在向汽车市场释放一个信号,未来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要提速了,或者说向燃油车说再见的时间或许会比预料的更快一些。
产品优势明显 新能源汽车销量屡创新高
其实,新能源汽车刚推向市场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很多企业并没有把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视,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列,并且也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更多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发布,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高光时刻,市场销量表现也屡创新高。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主要系10月特斯拉国内交付量锐减、头部新势力厂商交付量下滑;1-10月新能源车零售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
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已经得到了认可,特别是自主品牌的表现尤其亮眼,像比亚迪汽车的全系车型都还不错,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五菱宏光MINIEV也长期霸榜新能源排行首位,另外造车新势力推出的新车也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已经有几家月交付量已经连续几个月突破万辆大关,这也是很值得欣慰的。
除了自主品牌表现不错外,新能源领域的代表车企之一特斯拉最近也透露,10月特斯拉在国内销量为1.37万辆,前10个月累积销量为21.84万辆。在细分车型方面,特斯拉Model 3(配置|询价)上险数为422辆,1-10月份,Model 3的上险数为11.25万辆;10月份,Model Y(配置|询价)销量为1.33万辆,1-10月累积销量为10.62万辆。特斯拉已经连续数据交出了不错的销量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之高。
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9月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4倍。9月份,销量35.7万辆,同比增长1.5倍,再次刷新单月历史纪录。
那么,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突然就受欢迎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和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简要进行分析。
首先是消费换购需求,可以说是换车高峰期遇上了内卷,如今汽车市场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自然也引起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所以对于那些想换车的人来说,他们也想换一辆新能源汽车来尝试一下,看看新能源汽车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就比如以前很多开奔驰宝马的车主转投到蔚来汽车,虽然蔚来车型的价格方面比奔驰宝马要便宜不少,但是体验却不一般。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由于新能源汽车主打智能化,而传统的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稍显落后,这也让很多年轻消费者把目光转投到新能源汽车上。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最有吸引力的,虽然还没有达到可以把车辆完全托管的地步,但是对于平时的倒车入库,360度全景无死角监控肯定要比盲倒要强更多。
另外在城市道路上,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车辆也会借助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自动刹车,避免一场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从安全角度和便利性来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智能化方面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毕竟给驾驶带来更安全的体验。
另外,如今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已经逐渐完善,不管是高速路还是城市道路,配套充电桩已经非常方便,并且还有车企推出了换电服务,基本可以实现换电跟加油一样快。并且新车的续航也在逐渐增加,所以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也减轻了不少。此外,对于大家担心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问题,车企们都推出了8年质保或者终身质保的政策,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所以有更多的人原因选择新能源汽车。
还有就是,如今油价的变化也是非常快的,基本都是跌的慢、涨的快,所以在用车成本方面也给车主增加了不少负担。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费用可要比加油少太多了,基本一次充满电100元上下绝对足够了,但是加满一箱油肯定不会只是100元。所以,从成本方面来讲,新能源汽车也给车主们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让那些一直在观望新能源的消费者提前入手。最后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新能源汽车,口口相传也胜过广告效应,特别是经常在路上跑的出租车司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选择使用新能源汽车,毕竟用车费用会更低,相对来说收入也会更好一些。
综上几个因素,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增长,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自从2015年开始,产销量和保有量就一直连续稳居世界首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按下“加速键”,这也为我们国家提前实现碳中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加速碳中和 新能源替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
“该买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一直困扰消费者。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热卖的同时,不少消费者对其便捷性、性能等方面仍存在不信任。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这些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毕竟未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全面替代还需要数十年,但是面对减碳排放的这个艰巨任务,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0分 (满分100分),与燃油汽车持平。其中,纯电动汽车用户满意度指数80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提高2分,连续6年增长。
一位特斯拉车主表示,之前开的是一款中高端传统燃油车,后来置换成一辆新能源汽车,他对这辆纯电动汽车非常满意,不只是驾驶感受更好,而且在智能化体验方面更便捷。而另一位新能源车主也认为,电动车非常适合新手开,比燃油车少了很多顿挫感,并且提速更直接,没有变速箱的控制,成本方面的表现也更优秀。
也正是因为更多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也在提高。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8.8%,1-10月渗透率13%,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4%。
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根据瑞信发布的预告显示,未来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2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高至43%。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将达到50%。
我们也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市场渗透率也非常快,这也让未来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这个趋势变得更有信服度,大家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了时间的长短上。而最近连续发布的相关政策,更像是一针强心剂,刺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向前。
除了政策方面的利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你追我赶,特别是特斯拉这条“鲶鱼”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特斯拉的产品技术和设计理念都比较先进,也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特斯拉对中国产业链拉动作用特别大,尤其是对电池、电机、电池正负极材料等的推动。
另外,特斯拉还通过降价实现快速的增长。降价效应对车市有很好地促进意义,使整个车市价格进一步下探,使燃油车被新能源车替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沃尔沃、福特、通用、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比亚迪和捷豹路虎6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签署承诺: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停止燃油车的生产。
其中中国品牌比亚迪汽车宣布,目标在2040年或之前实现零排放汽车和货车的销售占比达到100%,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将在2040年或之前停止生产燃油车。除宣言外,比亚迪还签署了《零排放中、重型车辆全球谅解备忘录》,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的销售占比达到30%,204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的销售占比达到100%,以促进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行业专家也表示,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正在提速,提速的同时,我国交通领域碳减排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但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不会变。
任重道远,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减碳”?
如今,在碳中和目标和“双积分”等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实现动力转化的过程中碳排放极少,但在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能供应模式下,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是个难题。另外,废弃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
由此可见,汽车“减碳”不仅仅在产品端,也包括生产端和使用端等,贯穿汽车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汽车“减碳脱碳”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当下,全球汽车巨头纷纷发布了各自“脱碳”的时间节点,国内外车企如果在这场脱碳变革中跟不上节奏,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大众汽车集团此前就表示,从供应链、生产制造、产品使用直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通过全产品生命周期碳减排,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
其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而言,除了绿色能源之外,最核心的还是全产业链减碳的问题。在使用端和主机厂的制造端,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具优势,然而在供应链端,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获取绿色能源、降低材料及零部件制造能耗等方面上存在明显不足。
为此,减碳需要全产业链上所有参与者一起推进,在电网清洁化、车辆电动化、替代原料、提升原材料使用效率、提升车辆使用效率、提升蓄电池效率等方面共同努力。
所以行业人士也表示,未来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主要有三个途径:节能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的普及,在原有燃油车的基础上降碳;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的使用,实现零排放;能源生产环节用碳捕捉方式进行减碳。汽车产业的减碳,要重点关注产品技术低碳化、运行使用低碳化、制造过程低碳化以及生产和上游能源低碳化等维度。
比如在汽车产品技术低碳化方面,如今全球汽车市场大力发展混动、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对减少碳排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随着新能源产品的大量投放使用和新能源汽车产品本身竞争力的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比会更大,当达到50%甚至更高时,尾气排放的大幅降低,对减少碳排放将起到巨大的贡献。
另外在能源使用方面,国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使用,预计到2035年达到百万量级保有量。另外在2022年举办的冬奥会上,也会投入大量的氢能源汽车,实现有史以来最低碳排放的奥运。在新能源汽车的运行使用环节,也正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充换电配套设施,提高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率。
比如随着国家大力度投资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可再生能源比例正在提高。在适合的时点,可以把很多生产过程进行技术切换,从原来的使用化石燃料转换成使用电能。这就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降低碳排。
还可以循环利用资源以及原材料本身使用效率。比如现在正在推荐的一种全新的不需要使用钎焊的技术,不再需要在生产过程当中进行很复杂的工艺,使生产过程更环保。不仅如此,全新的技术可以帮助客户实现更加紧凑的设计,而且能够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实现。
除此之外,车企也正在通过数字化运营体系,形成有效的用户低碳出行运营机制。其实早在碳中和目标实现提出之前,汽车产业就已经开始坚持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管理体系来实现绿色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降本增效。汽车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为碳排放提供可测算、可规划的量化参数标准,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有效减少很多领域不必要的碳排放。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提升交通效率。国内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经很大,越来越多的城市戴上了“堵城”的帽子。众所周知,车辆遇到拥堵路况,油耗降低的同时也会增加碳排放量,所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也是一方面。
从全球范围来看,碳中和已成为不少国家的发展目标,因为地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而汽车产业减碳也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值得高度重视。
总结
从最近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表现来看,增长趋势要比燃油车更亮眼,这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加速抢占燃油车市场的份额,从各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我们也可以看出,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人类出行的重要工具。在全球碳中和的浪潮下,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必然选择,碳中和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看到全球车企按照其碳中和战略稳步转型,逐步实现碳减排,早日实现碳中和。
(责编:刘丽丽)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