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养车 >

800多辆氢能车/30余座加氢站 北京冬奥加速低碳出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开幕。为更好地履行“冬奥会碳中和”承诺,1月28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赛前)》(以下简称《报告》)。

除了全部场馆将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报告》还指出北京冬奥会赛时交通服务用车中清洁能源车辆(非传统能源)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其中,氢燃料车共有816辆,占比接近20%。

氢能车作为北京冬奥会大力推广的出行方式,与锂电池车相比,其续航里程更远。但是目前氢制备成本仍比纯电动车高昂,相应配套设施数量少且不均匀,氢能车发展仍受限制。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二次能源,将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同时,借助冬奥会这个大型平台,氢能相关产业将会快速发展,未来有望解决制备成本高、储运难等难题。

以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为核心的北京亿华通,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据了解,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投运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亿华通系统供货比例达到90%以上。

服务此次冬奥会的氢燃料车主要是福田欧辉氢燃料客车,其中延庆赛区212台、崇礼赛区515台。该车是由亿华通、丰田汽车、福田汽车联合推出。亿华通常务副总经理于民告诉界面新闻,在此次合作中亿华通与丰田承担金属板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及产品外观工艺设计,北汽福田承担整车开发及车辆外观工艺设计等工作。该氢燃料车可实现零下30摄氏度极寒低温启动和零下40摄氏度极寒低温存放和停机自动保护,续航里程达400公里以上。

氢燃料车排出的尾气是水蒸气,因此其碳排放量为零。于民告诉界面新闻,“以公交车百公里油耗35L为例,单位质量汽油排放CO2量为3.18kg,百公里碳排放为94.8kg。如使用氢燃料车进行替换,每车每百公里减少的碳排放为94.8kg。”

除了氢燃料车,冬奥会也对氢能的储运、制备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如储运设备、加氢站等。作为中集氢能承接“大规模制氢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的关键设备,70MPa撬装全集成加氢站设备已正式运抵位于河北张家口的万全油氢电综合能源站。这套全集成设备将为氢燃料车提供绿色氢能。

界面新闻了解到,中集氢能还为本次冬奥会相关加氢站和综合能源站提供了13台50MPa储氢瓶组和智能加氢机。中集制造的氢能管束集装箱及运输车、全集成加氢站、储氢瓶组和智能加氢机将为氢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提供运氢、储氢和加氢服务。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将示范运营30多个加氢站。其中,由中石化负责的北京庆园街加氢站、北京王泉营加氢站、北京燕化兴隆油氢合建站、河北崇礼西湾子加氢站已在2021年9月初投入运营。这4座加氢站均由燕山石化提供用氢保障。截至目前,燕山石化已向北京及周边市场供应高纯氢超260吨。

中国石油也为北京冬奥会建成投用河北太子城加氢站、北京福田加氢站、北京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和河北崇礼北油氢合建站4座加氢站,冬奥期间日供氢能力将达到5500kg。目前,加注到氢燃料电池车中的氢气主要是从含氢工业副产气中分离提纯出来。

1月28日,河北省张家口绿色氢能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启动,开始生产绿氢。该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装置之一,将在冬奥会期间为张家口赛区的氢燃料汽车提供约50%的绿氢供应。

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内的氢能产业将加大布局。氢能产业链包括氢的制备、储运与终端使用。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对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提出了技术创新路线图。在绿氢生产方面,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碱性、PEM/SOFC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一体化技术,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等。在高效低成本氢储运方面,开发70Mpa等级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储氢罐设备技术、加氢站氢气高压和液态氢的存储技术等。

2021年12月26日,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正式启动,并发布《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简本)》、《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年度任务计划》等多个相关文件。文件中指出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将完成8项核心零部件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化,车辆应用不少于5300辆,购车成本降幅超过40%,新建投运加氢站不低于49座,氢气售价不高于每公斤30元。

氢燃料汽车的使用成本有望下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预测,到2030年氢燃料汽车的续航里程将达到500km以上,氢耗水平降至5kg/100km以下,氢气售价低于40元/kg,氢燃料汽车的能源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其全生命周期总拥有成本(TCO)将优于纯电动车。

于民向界面新闻表示,“冬奥结束后,氢燃料车辆将转为当地公交车、团体车等继续使用,借以奥运示范影响,配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2025年前后,氢燃料汽车的使用经济性将与纯电动汽车相当,氢能产业也将迎来黄金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