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养车 >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原本以为2020和2021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就已经很难了,可万万没想到2022年会更难,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仅经历了补贴退坡、芯片短缺、电池荒,还要面对原材料涨价带来的高成本,以及在疫情影响下供应链紧张等不利因素,总之就是一个字:“难”。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从目前来看,各种不利因素都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车企因为原材料涨价不得不提高旗下车型售价,消费者因为刚需购车也被迫接受新能源车涨价,如今二者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乘用车还能顺利完成之前预期的550万辆销量目标吗?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车价不断走高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应该如何稳住2021年一片向好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市场“涨”声一片

如今,想买车和想换车的朋友内心一定是很焦灼的。一边是油价凶猛上涨的燃油车,另一边是动辄涨幅过万元的电动车,消费者到底该如何选择?

有网友表示:如今已是骑虎难下,真不如早点买一辆新能源车占个号,眼看着价格一直涨不停,现在下手还是有些不甘心。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特斯拉一周内涨了三次,被大家戏谑为“理财产品”,其他品牌也纷纷跟进。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涨”声一片,不仅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还有不断上涨的新车价格。

新能源车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成为目前新能源车涨价最主要因素。由于受产业周期、疫情、国际局势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上游原材料成本涨幅不断扩大,比如每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一年内增长10倍,钴、镍等其他主要原材料价格也大幅上涨,而这个因素继续影响着不少车企。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影响最大的是动力电池,由于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为锂、镍、钴等,而这些材料构成了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等,因为价格上涨,也会让动力电池的成本增长。

自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大幅涨价。此前有报道称,镍的报价由原来的不到15万元/吨,涨到22万元/吨,最高点一度超过30万元/吨;钴的报价从不到49万元/吨涨到56.6万元/吨;磷酸铁锂生产价由原来的不到10万元/吨一路上涨到超15万元/吨,涨幅接近60%。

我们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了解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各种动力电池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其中,主流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价格上涨108.9%,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上涨182.5%,三元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价格上涨146.2%,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平均上涨190.2%。

一位电池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电池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正在与企业沟通第二轮涨价事宜。他还表示,去年年底已经与大多数客户完成涨价调整,如果原材料继续上涨,不排除与企业沟通分摊原材料涨价的成本。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动力电池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最终传导至新能源汽车企业,前不久,特斯拉、比亚迪、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几何汽车纷纷宣布旗下车型上调售价。自从3月份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超过50余款,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新能源车企加入到涨价的大部队中,这已经是新能源车的第二轮涨价潮。

理想CEO此前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次涨价还没到结束的时候。李想称,“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之后不久,理想汽车就发布消息称,自4月1日起对旗下新车涨价,理想ONE(配置|询价)涨价1.18万元。

从目前公布的涨价车型来看,涨价幅度也参差不齐。像特斯拉连续三次调整价格后,高性能版车型的涨幅已经达到3万元;零跑C11(配置|询价)的最高涨幅也是3万元;还有小鹏、威马等车企3月以来部分产品价格涨幅超过2万元,而比亚迪汽车旗下车型涨价3000-6000元不等。

当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这波涨价潮消费者持不同态度。对于特斯拉来说,因为品牌光环的影响力,涨价幅度也在消费者接受范围内;比亚迪一直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所以这次涨价幅度也不高。

不过,零跑C11就没那么幸运了,全系车型涨价2-3万,两款配置车型价格都突破了20万,消费者很难接受,毕竟零跑一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屠夫”。虽然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对于20万内售价车型来说,涨价3万元对市场的影响会很大的。同样被质疑的还有威马汽车,旗下新车最高涨价2.6万元。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电池价格上涨非常厉害,有一些厂商涨价的比例超出我们的想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涨价对汽车销量的影响,还需要再观察两三个月才能看得更清晰。

威马一位员工表示,涨价实属无奈,如果不涨价企业会承担很大的资金压力,可能面临生存不下去的两难境地。

综合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新车价格上涨后,不少非刚需用车的消费者恐怕要考虑延缓购车计划了。

阻碍重重,550万销量目标还好达成吗?

面对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各车企也难以招架。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芯片供应短缺和需求激增的矛盾突出,价格暴涨及市场乱象加剧了企业生存压力。此前理想汽车CEO、小鹏汽车董事长都曾表示过电池成本上涨幅度较大,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我们从最近蔚小理发布的2021第四季度财报可以看出,三家造车新势力的毛利率呈现环比下滑趋势,这说明原材料成本涨价对毛利率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财务预算已经将电池成本上涨因素考虑在内。

另外,反复的疫情也给车企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截至今年3月底,疫情给车企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在当前国内疫情的影响下,部分城市的一些区域已出现封闭的情况,这对汽车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内的车企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坚持很久。”

众所周知,由于疫情原因芯片短缺成为全球车企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前有消息称芯片问题在今年第三季度有望得到缓解,但是受日本地震和国内外疫情的影响,芯片短缺破局的时间恐怕要再次推迟。

如今又遇上了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无疑是让新能源汽车市场雪上加霜,毕竟原材料上涨,新能源车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值得关注的是,鉴于目前严峻形势,不少上游零部件不仅供应困难,而且价格还更贵,最要命的是部分企业要求先付款后出货,这无疑给那些本来资金就不充裕的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大压力。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这样来看,如果疫情持续,一些小品牌流动资金跟不上调度,很难撑过去。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上游的涨价势必会影响到新能源车企的盈利,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车企的日子会比较艰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乘联会年初预期的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达到550万辆的目标还会轻松实现吗?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达成这个目标恐怕会很不容易。

从消费者购车的角度来看,因为疫情影响,部分城市有停工停产居家办公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热情,像汽车这样的非刚需消费,受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容易被延期。

再加上大部分新车的交付时间都超过了一个月以上,很多热门车型甚至长达半年之久,漫长的等待以及新能源车保险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同样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当然这些不只是存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燃油车也一样。

不过对于550万的销量目标,崔东树仍然表示乐观。他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属于短期的资源错配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持续的状态,今年下半年会得到改善。随着技术提升和资本巨量投入,世界锂电池短缺问题也会逐步化解”。

从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来看,市场终端对新能源汽车的热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不少头部车企还因为新车涨价潮获得了不少订单。从乘联会最新销量数据来看,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环比增长63.1%。今年1-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07.0万辆,同比增长146.6%。

我们参考2021年新能源汽车去年350万辆的销量来看,2022年要突破550万销量,至少157.7%才能达成目标。如果没有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和疫情的影响,这个销量目标很容易达成,但是现在来看却不那么容易。

各方协力确保供应链安全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原材料不断上涨给车企带来的压力,以及车价走高影响消费者购车热情,业内人士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此前,针对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近日在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现在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出现涨价现象,整车企业也开始显现涨价趋势,这一情况无法避免。不过,针对存在的囤积居奇、发不义之财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中汽协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将原材料涨价纳入监测范围,并于近期加大行动力度,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应对建议,有关部门也已开始采取行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表示,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据悉,青海省已于去年11月开启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2021~2035年),计划到2025年盐湖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碳酸锂产能达15万吨,锂产业产值规模达40亿元,10万吨金属镁一体化等重大项目产能充分释放。另外,针对原材料扩产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称,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协作,共赢发展,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也有人表示,要加快电池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比如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建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效缓解稀缺金属资源供给矛盾。

针对部分企业资金存在的困难,专家指出可以在金融方面采取必要的扶助,但仍需结合具体情况而定。不过,汽车买卖行为终究是市场化行为,政府可以通过借贷等金融措施给予车企扶助,但切忌参与过多,造成不公平现象,恶化平等竞争环境。

除了车企饱受成本压力之苦外,消费者对是否购买新能源车也存在恐慌心态。会不会继续涨价?涨价幅度会不会变大?再不订车会不会交付周期越来越长?这些问题成为众多消费者关心的头等大事。

部分经销商抓住新能源车涨价时机,制造消费恐慌情绪,前不久闹得最凶的还有“黄牛”转卖订单行为等,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埃安等热销新能源品牌新车订单转让的消息层出不穷。“黄牛”通过倒卖未涨价前的车辆订单赚取差价。这让不少消费者因此产生恐慌消费的心理。

原材料和车价不断走高 新能源车市如何稳住局面?

针对这些现象,就需要车企在销售环节严格把控,避免黄牛有空可钻。如果炒作严重影响市场秩序,不排除需要相关部分介入,进行适当的干预。崔东树分析称,黄牛横行只是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车企涨价带来的短期现象。在他看来,车企可以通过增加订单下定金额等方式增加黄牛的炒作成本,让他们无法从中牟利。

如何稳定消费者的恐慌情绪,保证市场的稳定秩序成为汽车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家需要出台相关规定,支持车企严禁转卖订单、严禁更改订单车主等。另外还要通过公开产业信息动态,分析和预警涨价以及交付周期,解除消费恐惧心理。

总结

芯片短缺、动力电池供应紧俏、原材料涨价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必然能够得到缓解,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涨价或将持续一年左右的周期,而解决“缺芯少电”问题还需更长的等待。所以这就需要各方协同,共同渡过这次难关,稳住新能源车市的大好局面。

(责编:刘丽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