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长安逸动算是自主紧凑家轿里的一名老将了,上市多年来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和销量,尤其在三月进化成“PLUS”版本后,销量更是突飞猛进,7万多的起步价和偏运动的车身造型,十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本期我们就以3月上市的逸动PLUS为主角,和热度很高的几款紧凑三厢车来做对比,通过新浪汽车大数据多维度数据来对这款车型进行解读。看看在这个级别里逸动PLUS和竞品车型相比产品力究竟如何?

【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车型简介【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上市时间:2020年3月

售价区间:7.29-10.39万元

定位:紧凑型三厢车

更多信息:进入逸动PLUS车型频道

市场销量【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作为一款低配才7万出头的紧凑三厢家轿,逸动PLUS的优势还是很显而易见的,超高性价比让很多家庭和年轻人很容易就能拥有一辆颜值和配置都还不错的轿车。也让这款车成为很多务实家庭的备选车型之一,和同级车平均销量相比,逸动PLUS从上市以来都是完胜同级车平均销量。

竞争力地图【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结合销量、口碑、配置、关注指数这几项重要指标,我们用数据生成了逸动PLUS的竞争力地图。在与竞品车型PK中,我们选取了3款紧凑三厢车型:荣威i5、帝豪GL和艾瑞泽5。在竞争力地图上,可以看出荣威i5凭借综合得分占据榜首,逸动PLUS和荣威i5差距不大,紧随其后,艾瑞泽5得分相对落后。四款车型都属于销量还不错偏年轻化的自主紧凑三厢车,年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个级别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

(点击进入2车PK台:荣威i5、帝豪GL、艾瑞泽5)

用户关注指数【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这两年长安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在整体设计上,很多车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通过用户访问行为统计出这几款竞争车型的关注指数。在这几款紧凑车型里,逸动PLUS的关注指数高居榜首,可能也跟他出色的蓝鲸系列发动机有关,毕竟稳定性方面也是国产发动机当中名列前茅的。而其它三款车型除了帝豪GL得分稍微落后外,荣威i5和艾瑞泽5的关注指数都不相上下。

销量对比【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销量数据可以最直观的反映消费者的最终选择。从整体数据上看,这几款紧凑三厢车里逸动PLUS的销量排名第一,荣威i5排名第二,i5作为一款荣威旗下的全新紧凑型轿车,从上市后就有着不俗的表现,销量也证明了该车的实力,6.89的起步价比逸动还要便宜。

口碑比拼【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通过逸动PLUS的口碑评价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逸动PLUS的空间,舒适性、和外形都是很满意的,尤其是外形部分采用了长安最新的设计手法,大嘴式的前格栅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两侧的灯组也与格栅融合,设计巧妙,同时,该车配备了双边共两出排气看上去既运动又不失时尚。加上不到10万的售价,还拥有全系标配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车身稳定控制,感应式后备厢、远程启动、无钥匙启动、手机互联、GPS导航等实用配置,这些都是它的亮点所在。

【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和竞品口碑得分相比,四款偏年轻化的紧凑三厢车排名不分上下,荣威i5除了内饰得分不及帝豪GL外,其它各项得分都稍有领先,也可见自主家轿这几年整体水平都有所提高,相对而言竞品的竞争力得分也比较平均,每辆都有被超越的可能,这应该也是逸动PLUS的压力所在。

用户画像【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新浪汽车大数据】上市半年后,逸动PLUS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通过新浪汽车大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在新浪各平台中,对逸动PLUS车型关注、互动和销量城市的用户画像:这样一款极具性价比的紧凑三厢车更多吸引了男性用户,占53%。20-25岁的青年用户对该车型的兴趣最大。其中三线城市用户最多占32.18%。而销量省份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

总结

虽然性价比是自主品牌的杀手锏,但是很显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自主也可以凭借出色的产品影响力和品质去对抗更多合资车型,逸动也是其中之一,随着年轻用户的用车需求越来越大,这样一款不到10万的紧凑三厢肯定是很多人的备选之一,当然买车拼的不光是价格,好的乘坐体验和操控才是消费者选车的重中之重,逸动PLUS究竟好不好也得你亲自试了才知道。下周我们会点评哪辆新车型呢?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新浪汽车大数据之车型竞争力分析。

(责编:新浪汽车大数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