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相继步入正轨,打开了智能电动车投资的新窗。而这一次,资本来得明显更加凶猛。华为、阿里、腾讯、百度、360等互联网巨头纷纷直接或间接加入了战局。
这些互联网巨头不缺钱,而且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雄厚。不管以何种身份出现,都将在智能化和数字化领域担任重要角色。这也是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所在。
众多互联网大咖的正向入局意味着,智能电动车的真正竞争刚刚开始。
在这场竞赛中,百度成了打法最激进的一个。
3月2日,由百度和吉利汽车共同出资的集度汽车正式成立。其中百度持股55%,并占据了5个董事会席位的4个,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占据了剩下的1个席位。身为集度汽车绝对大股东的百度,终于如愿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
据悉,百度将在整体上负责集度汽车的研发和运营,产品的软硬件都由百度汽车公司主导进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吉利会在硬件方面配合百度的设计要求开展制造生产等工作。这其中,集度汽车将基于吉利研发的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架构打造,并搭载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百度核心技术。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表示,集度汽车自主研发和设计的电动车有望于明年的北京车展亮相。第一款车量产之后,每1至1年半推出一款车,未来五年投资约500亿元。
百度出钱并出设计,用吉利的平台和工厂制造。这一简单粗暴作法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李想表示,当新进入的科技企业埋头进入从0到1阶段的时候,理想汽车们已经进入从1到10的高速增长阶段。时间和市场环境对集度汽车有些不利。他还表示,任何一个新的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车领域,要想做出一款比较好的产品,比较理性的看需要3年的时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吉利此前曾多次表示,SEA浩瀚智能架构将对外公开共享,欢迎更多车企加入SEA浩瀚智能架构研发新车型。在此背景下,集度汽车不仅面临吉利“太子”极氪汽车的竞争,未来还将涌现新的竞争者,进而加大了脱颖而出的难度。
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座次已经初步形成。三年之后才能造出车的百度,结果难料。即便脱颖而出,百度也需要平衡集度汽车与合作方的关系。
分析人士表示,百度亲自下场造车后,其智能云、自动驾驶等主打产品与其他整车制造商的合作不免会受到影响。百度“即做运动员,又做裁判”的行为,难以打消市场对其的顾虑。
另一家互联网企业360比百度稳健了些许。
4月26日,360战略领头哪吒汽车,成为又一个加入造车大军的互联网企业。与百度不同的是,360直接入股已经成形的造车新势力。
“我们选择的是联合造车,而不是自己造车”,360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直截了当,“希望以互联网对传统汽车进行基因重组,编辑出全新的智能汽车基因”。
靠山吃山,智能汽车安全成了360造车的砝码。
其实在此之前,360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渲染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而且去年3月,360还发布了针对汽车网络安全的防护产品——360汽车安全大脑。据说,这款产品已接入100多万辆汽车。
周鸿祎也表示,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支汽车安全研究团队“360 Sky-Go Team”,可提供全球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与奔驰、比亚迪等众多主流汽车品牌开展了相关项目合作。
同样与百度不同,除了安全和有限的资本投入外,360再无别的筹码。也因此,360的造车计划并不被外界看好。
相比于百度,只在智能汽车安全领域有所小成的360在汽车业务方面的储备不多,对哪吒汽车的技术支持也有限。未来的造车仍将以哪吒汽车自有团队为主。作为一个二线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销量乏力、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有舆论认为,即使联合造车,360或许也不会有多大的市场机会。
所以360投资哪吒,很大程度上也是帮助哪吒团队,继续融资,包括今后的IPO。有投资者调侃称:“被人遗忘的360,或许只能通过造车,才能再度重回大家的视野。”
同样是入股,互联网巨头阿里采用了与360不同的方式入局,而且靠谱儿了不少。
去年11月,上汽集团与浦东新区政府在上海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新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智己汽车”首发落地浦东。其中,阿里巴巴集团占了18%的股份。
智己汽车也可以看作是阿里与上汽此前多年合作的“衍生物”。
早在2016年,上汽集团便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此后,双方共同投资成立的斑马网络也成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汽车平台。2019年8月,上汽集团与阿里宣布重组斑马网络与AliOS,阿里成为斑马网络的第一大股东。双方宣布将合作领域扩大至汽车出行平台、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云等领域。智己汽车则成了最好的合作“舞台”。
在智己汽车项目中,阿里的定位很明确:以用户的大数据、达摩院的最新技术、阿里云等生态圈的协同优势,共为智己汽车全面赋能。
智己汽车的动作很快,仅仅半年后,已接近量产的纯电轿车智己L7和纯电SUV智己LS7已经问世。而且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但一部分观察者除外。
作为一个全新入局的品牌,智己汽车的品牌认知度几乎为零,需要面对已经初步建立信仰的“蔚小理”的正面竞争。而且在造车已经“零门槛”的当下,智己汽车没有突出的逼格和个性,更缺乏必要的技术壁垒。而这些,无形中增加了脱颖而出的难度。
几乎已经达成共识的是,真正可以形成堡垒的正是汽车的软件部分。而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已经不是阿里的优势所在。去年的《中国智能网联市场报告》显示,百度的装机量达到了阿里的三倍,腾讯也超过了阿里的两倍。对于以智能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未来汽车而言,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谈论结果为时尚早,但智己汽车的突围之路并不坦荡。
投身汽车行业的几大互联网企业中,最聪明的当属华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华为与汽车厂商合作造车的消息不断被曝出。但都被华为坚定地否认。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为此,华为于2019年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来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
基于在ICT领域的多年积淀,华为已经在芯片、操作系统、机器学习算法、云服务、传感器、三电系统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华为将为车企提供芯片方案+操作系统+ADAS算法软件+云服务在内的整套智能化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已经在芯片方案、传感器硬件、智能操作系统、ADAS算法软件等领域与北汽、长安等车企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而且,华为的电驱和三电系统也已经搭载于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之上。
有业内分析师表示:“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最终目的还是想把自己的系统和生态都全面融入,实现市场化并在汽车市场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标准。”
种种迹象表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愿景类似PC行业的“Intel+微软”或手机行业的“高通+Android”。
华为汽车业务的主要布局,涵盖了自动驾驶、车联网、云服务等汽车行业未来最核心的竞争领域,而不是像其他互联网等企业将更多的重心放在其中的一个领域。
写在最后:
互联网巨头们的纷纷入局表明,关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数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而真正的竞争也已经开始。没人说得清,谁将在这场竞争中胜出。但就各自走的路而言,平坦与艰险已经显出了一些苗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