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如果你的车上,出现了某个明星开过的同款汽车零部件,你会作何感想?买了辆二手车?还是收藏了明星的痕迹?好像现实当中,这样的故事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可是,在2021慕尼黑车展上,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上所要传达的理念,却让这样的渺茫事件照进了现实。

秉承着循环经济“再思考、再精减、再利用、再回收”的四大指导原则,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的设计初衷,就是通过更多的数字化设计,降低车型的设计复杂性,减少使用资源,增加驾乘者的愉悦体验。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简单的说,就是在设计一辆车之初,就尽可能沿用之前车型已经存在的数字模型,使得大部分零部件能够重复使用,或从淘汰、报废、意外受损的车辆上拆除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或将不能直接沿用零部件进行重塑并加以利用,这样做的最大好处,除了能够降低设计、生产成本之外,还能非常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再利用,同时还能够降低消费者的用车、养车成本。所以,你的车上,出现某个明星或者政要的汽车零部件,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真实事件。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在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的外观上,设计师们颠覆性的采用了回归至最为简单粗暴直接的设计方式,避免使用繁冗的材料营造视觉效果,一切都为精减材料的使用而服务,标志性的双肾型格栅呈现出没有镀铬、没有边框甚至没有传统柱状设计的样式,而是在精确的数字化设计之后,变成了眼前这样非常具有艺术美感的样式。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车身侧面同样基于精减材料的理念,车门边框变成了数字化的斜线,标志性的霍夫迈斯特拐角在宝马旗下的车型上几乎永远不会缺席。数字化的线条除了能够提供最基础的装饰作用之外,还兼具显示和控制功能,能够显示车辆的状态,或在车主接近车辆的时候完成一场“光之迎接”。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的车尾,最为醒目的部分是贯穿整个车尾的尾灯,除了展示车辆状态之外,丰富的动画展示形式很可能引起尾灯的革命,让尾灯进化成为更具有情感温度和人性化的配置。位于车顶的鲨鱼鳍天线,尽管看起来有些单薄,但却是在Car2Car等智能科技数据传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未来的汽车用户,除了依托于汽车完成从A点到B点的通勤之外,将会更多的希望汽车具有情感和温度,车内更有家的感觉,所以在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的内部,不论前排还是后排,看起来都像极了家里柔软舒适的沙发。传统的仪表板被名为“数字实体(phygital)”的用户界面所取代,触摸屏、物理按键甚至手势控制和语音识别,都将会成为再基础不过的功能。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据宝马官方介绍,为了最大限度的重复利用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和未来车型的材料,回收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宝马为此创造了“悦合(joyful fusion)”的智能设计,确保通过最简单的工具即可完成对车辆的拆解,并且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让每辆车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拥有准确的数字档案,以便顺利的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为了最大程度的符合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甚至摒弃了涂装的步骤,阳极氧化铝所提供的视觉感受甚至优于传统的涂装车身,车身最大限度的使用了再生钢材、再生铝材完成白车身的制造,车轮来源于再生橡胶,座椅、装饰面板等则来源于再生塑料,因为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的设计初衷就是打造一辆100%使用回收材料和100%可回收的车辆。目前,宝马旗下的车型,平均使用接近30%的回收和再生材料制造,未来这个数字将会逐渐增加至50%甚至更高。

循环经济主导未来 解析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

截止目前,宝马已经生产了超过1400万辆智能互联汽车,传感器技术的互联程度和精度一直在提高,每辆汽车收集的信息不仅用于支持车辆本身的功能,同时还会将数据上传至云端,通过数据支持进行对交通流量的预测和信号灯、路线建议等方面进行优化,减少由于拥堵所产生的不必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为用户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如此看来,基于宝马i Vision Circular概念车和循环经济的基调,我们似乎已经可以看见宝马勾勒出的2040年个性化、智能化、可持续的出行愿景。

(责编:刘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